紋繡人與生意人
很多時候,我們已經把工作室/店作為自己的心靈歸屬和港灣。清晨醒來,懷著美好的憧憬沖沖來到工作室,忙碌一整天等夜幕來臨,獨坐沙發上靜靜發呆,或滿足于今天的充實,或失落于心理預期的落差。誠然,開店讓我們五味雜陳,多少紋繡師因為開了店而一夜長大。
學紋繡是為了賺錢,但很多人開店卻是為了心中那點“小美好”。無論原生家庭富與貧、學歷高與低、閱歷多與少,都希望做一番小事業、開辟一塊小天地,來成為理想中的自己。開店不是目的,是手段。
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是需要時間的,而開店絕不是迅速達到目標的手段。因為開店需要付出比打工多得多的風險與成本,當你的思維與能力暫時沒辦法駕馭得住這個風險時,很多時候你付出的成本就會比收益高得多。當長時間的支出高于收入時,人就會變。有的人轉化壓力為動力,強迫自己不斷蛻變;有的人變得功利、浮躁、比以往更迫切需要一夜暴富。
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我們也是這樣去教育孩子。道理都懂,卻總想一分耕耘十分收獲。這便是人與人的差別:有的人明白了道理,并能按照道理去做事。而有的人懂得很多道理,卻過不好一生。
曾經有一位學員說:“沒開店之前,我還是挺喜歡做個手藝人,開店之后,才看清自己。”開店本來是希望更美好,成為理想中自己,開店后反而距離理想中的自己越來越遠,最后自我安慰地感嘆:“也許這就是命。”
開店不應該是成為你人生的滑鐵盧,而應該是敲門磚。前提是不應該讓開店成為負擔。所以開店的狀態應該是:上可賺錢最好,中可收支平衡,下則略虧,虧在自己可承受范圍之內。能夠活下來是很重要的。
2015年創業虧本,重新去打工,然后年底再出來創業這段經歷讓我懂得——開一家公司也好,開一家店也好,前期需要做足準備,有的人用試錯去準備,有的人用深思熟慮去儲備,不幸的是我屬于前者,幸運的是吃一塹長一智,讓我有機會走到現在。
紋繡人開一家店,我認為有三點很重要的:
1.準備好能活半年到1年的錢。用自己賺到攢下來的錢去創業,盡量別借錢別問家人要錢。當然富二代隨意。
2.雖然我們是做技術的,但還是要有生意思維。生意的本質是買賣,買賣就是交換,你用你的技術去交換金錢,顧客用金錢去交換美麗。而美麗是沒辦法用錢衡量的。窮人惜財,富人惜命。美麗是甜點、是餐后水果。窮人只顧吃飽,富人才會為美麗一擲千金。
我們做美業,本質是為飽暖思淫欲的人服務的。既然是做富人生意,就要有富人思維去打交道。所以做紋繡的人,要有喊高價的覺悟。能做5000元的眉毛,就不要做500元的眉毛。但話說回來,生意的本質是買賣,一分錢一分貨是原則。你做5000元的眉毛,就要給到5000元的價值給顧客。
200元的顧客有眉毛就行,2000元的顧客追求眉毛美感,20000元的顧客追求眉毛后面的附加值。而這背后的價值是情感需求。人的情感需求是什么:被愛、被呵護、被認可、被尊重。所以美容院賣的不是項目,賣的是服務,服務的背后就是被尊重,被認可。還有一點就是:人愿意為改變命運而付出一切。這也就是市場上天價眉通常都是與紋繡與面相學結合的產物。
以前我常說紋繡師分三種:
三流的紋繡師解決供給問題:顧客要做眉毛,提供眉毛,千人一眉。
二流的紋繡師滿足需求:顧客想要適合自己的眉毛,為顧客定制眉毛,千人千眉。
一流的紋繡師創造需求:顧客原本只想為眉毛埋單,她們卻讓顧客為人生埋單。
3.人際關系。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,曾有一位老師和我說過:“九秋,你知道人30歲之前工作為了什么嗎?”我說為了賺錢。他搖頭:“是為了積攢工作經驗和人脈。有了人,就有了錢。”我至今都不敢忘記這句話。后來讀毛選,醍醐灌頂:“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。存人失地,人地皆得。”
紋繡師是手藝人,營銷的四大要素中:產品、定價、促銷、渠道。通常我們只掌握了產品(紋繡技術),而其它要素,創業階段是很缺失的。而人脈是我們初期最主要的渠道。花8000元去做美團大眾,很多時候不如把這8000元做社交經費。
而為人處世是交際的基本功。為人處世不是教我們要圓滑諂媚勾心斗角,而是學會讓人與你相處感覺到舒服。這是一輩子的修行。
創業不易,切勿只爭朝夕,不看萬年。